沿着古丝绸之路北道西行,来到阿尔泰山脉,一万年前的一幅岩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里就是世界冰雪运动的发源地——“中国雪都”阿勒泰。冬日的阿勒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令无数滑雪爱好者心驰神往。
7月12日至13日,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丁有明一行就阿勒泰市建设世界级滑雪训练基地和赛事中心工作进行调研。在野卡峡国际滑雪场、乌希里克野雪公园等地,调研组就项目选址区域、地质条件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在萨尔阔布越野滑雪场和将军山滑雪场,调研组详细询问了越野滑雪、将军山跳台滑雪项目的资金到位、手续办理、开工竣工时间节点等问题。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坚持“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发展思路,阿勒泰市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加快“冰雪丝路带”和“新疆吉林共同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级冰雪运动目的地,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首批滑雪旅游度假地、体育示范产业基地、自治区旅游度假区、“2020中国冬季休闲百佳县市”。
粉雪生金 打造冰雪旅游顶级IP
阿勒泰市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优良等级滑雪资源区达5750平方公里,蓬松饱满、细腻如沙的“粉雪”更是适宜滑雪的雪中极品,全年有效雪期210天以上,平均天然积雪厚度1米以上,雪期平均气温零下13.6℃,冬季阳光充裕、体感舒适,被誉为“温暖滑雪地”。同时,这里还具有丰富的地形落差优势,适宜举办国际综合顶级滑雪赛事,且生态环境优异、旅游资源丰富、滑雪历史悠久。
粉雪是粉色的雪吗?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体育科科长杨霆解释道,粉雪就是凝固核还没有充分冰冻变大就落到地面的雪颗粒,核心是冰晶,冰晶外面吸附着细小而密实的雪绒花。“把雪捧在手里,可以从手指缝滑落,粉雪因此得名。颗粒状的粉雪被挤压后还能像海绵一样恢复原状,给滑雪者一种反弹的感觉,‘雪中冲浪’描述的就是这种体验。”杨霆说。
“冷资源”不冷 变为“热经济”火起来
为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胜地,阿勒泰市深入贯彻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措并举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产业,丰富冰雪旅游元素、培育冰雪旅游项目,催生出冰雪体验、冰雪培训、冰雪民俗等新业态,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经济”。
阿勒泰市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累计投入资金50余亿元建设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以将军山国际滑雪场、萨尔阔布越野滑雪场、乌希里克野雪公园、野卡峡国际滑雪场等为依托的冬季旅游新格局。
阿勒泰市地处千里旅游画廊中心节点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核心区二级交通枢纽节点城市,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构建完成涵盖“航空+铁路+高速+国道”的立体交通网。其中,阿勒泰雪都机场开辟疆内外航线15条;乌阿铁路、阿富准铁路打通了北疆铁路环线;奎阿高速、国道216线和217线、省道21线实现贯通;市区公交线和城乡客运线路网逐渐完善。同时,阿布高速、国道331线和681线等项目落地实施、阿禾公路全线贯通,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雪为媒 讲好阿勒泰故事
放眼世界、着眼未来,阿勒泰市正在以建设世界级冰雪训练中心为阶段目标,全力打造冰雪经济发展新高地。
2021年,阿勒泰市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靓丽雪都”卫生清洁整治行动、“微笑雪都”服务行动、“品质雪都”老、旧、小经营场所改造行动、“暖心雪都”出租车服务水平提升行动为主线,“雪都形象大使评选”“最美笑脸评选”活动为两翼,全力营造一流旅游服务环境,真正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阿勒泰市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制定《野卡峡国际滑雪度假区概念性规划》《乌希里克提升改造建设性规划》,优化冬季旅游资源配置格局。并制定《2022年冰雪人才工作规划》,加大校企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依托“人类滑雪起源地”“净土喀纳斯 雪都阿勒泰”品牌优势,秉承“金山银水”“千里画廊”自然资源禀赋,阿勒泰市全力建设世界级滑雪训练基地和赛事中心,将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我国悠久的滑雪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成果,打响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世界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