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以“金山银水”著称,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下辖6县1市均为边境县(市),总人口66.86万人,由38个民族组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拥有“一山(阿尔泰山)两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邻三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的自然地理特征,边境线长1197公里,有4个陆路口岸,是新疆边境线最长、陆路口岸最多的地区,西北地区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新疆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及发展基础,是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生态资源多元富饶。有耕地640.81万亩、林地2385.91万亩、草地1.2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2.65%,是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境内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诸小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272条,全流域水资源125.9亿方米,有北疆“水塔”之称。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区行署驻地阿勒泰市PM2.5平均浓度仅为7微克/立方米,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是国务院确定的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三是矿产资源丰富多样。黑色金属、有色和稀有金属等优势矿产富集,已发现矿产四大类94种,占全疆拥有矿种数153种的61.43%,占全国拥有矿种数173种的54.33%,非金属长石、白云母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高品质石英资源储量位居全疆首位。四是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清洁能源资源总量超过5.5亿千瓦,其中太阳能资源约5.05亿千瓦、风能资源约0.4亿千瓦、水能资源约0.05亿千瓦,目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479.04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是自治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储备地和待开发区。五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高山峡谷、河流湖泊、森林草原、大漠戈壁等旅游资源单体724处,已开发A级旅游景区53家,其中5A级3家(喀纳斯、可可托海、白沙湖),4A级景区12家。特别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享誉世界,雪质雪量雪期、气温风速湿度等滑雪条件均为世界一流,是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土地资源
阿勒泰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北部为阿尔泰山,西南部为沙吾尔山,南部为准噶尔盆地,全地区地势呈西高东低,从北部的阿尔泰山脊线到南部丘陵平原层层下降,具有明显的阶梯状地形特点。全地区山地占总面积32%,丘陵河谷平原占22%,戈壁荒漠占46%。
阿勒泰地区的自然土壤有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大系列。山地土壤系列自高山到山麓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草原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平原土壤系列从山前由北向南依次为棕钙土、淡棕钙土、灰棕漠土和风沙土。另外,还有非常状分布的盐渍土、沼泽土和龟裂土。
阿勒泰地区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3%和大于 3%的土壤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 62.6%,小于1%的占37%,土壤养分含量是缺氮、少磷、钾有余。土壤(剖面)结构状况是土层薄、质地粗、含砾石多、透水性强,下伏有第三纪泥岩不透水层。
水资源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丰水区之一。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大小河流共56条,年总径流量13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122.5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地表径流量的14.7%。开发利用的地表径流量仅28亿立方米,其余都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的第二大河流,在我国境内干流总长593公里,年径量为119亿立方米。
根据阿勒泰地区统计局提供,阿勒泰地区人口数为668587人。
阿勒泰地区共有卫生机构694个,其中: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5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1所,采供血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家,卫生监督所(中心)8家,妇幼保健院(所、站)8家,村卫生室455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8家。拥有病床3390张,较上年增长0.3%;每千人拥有床位5.04张,专业技术人员5602人,较上年增长4.69%,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62人,注册护士1558人;药师(士)174人,较上年增长4.82%;技师(士)292人,较上年增长16.33%;其他574人,较上年增长15.03%;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47人,每千人拥有护师(士)2.32人。
土地资源
阿勒泰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北部为阿尔泰山,西南部为沙吾尔山,南部为准噶尔盆地,全地区地势呈西高东低,从北部的阿尔泰山脊线到南部丘陵平原层层下降,具有明显的阶梯状地形特点。全地区山地占总面积32%,丘陵河谷平原占22%,戈壁荒漠占46%。
全地区可耕地面积16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9万亩,开发利用155万亩,优质小麦、豆类、甜菜、油葵等特色作物种植已初具规模;有四季草场1.4亿亩,是新疆畜牧业大区之一。
阿勒泰地区的自然土壤有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大系列。山地土壤系列自高山到山麓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草原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平原土壤系列从山前由北向南依次为棕钙土、淡棕钙土、灰棕漠土和风沙土。另外,还有非常状分布的盐渍土、沼泽土和龟裂土。
阿勒泰地区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3%和大于 3%的土壤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 62.6%,小于1%的占37%,土壤养分含量是缺氮、少磷、钾有余。土壤(剖面)结构状况是土层薄、质地粗、含砾石多、透水性强,下伏有第三纪泥岩不透水层。
水资源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丰水区之一。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大小河流共56条,年总径流量13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122.5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地表径流量的14.7%。开发利用的地表径流量仅28亿立方米,其余都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的第二大河流,在我国境内干流总长593公里,年径量为119亿立方米。阿勒泰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4750.71兆瓦,可装机容量2139兆瓦。
额尔齐斯河河谷风区属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预计可装机150万千瓦。全地区有各类水库共48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35座),总库容9.36亿立方米。
渔业资源
阿勒泰地区适宜发展渔业的水域面积较大,湖泊众多,较大的水面有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还有大小不等的淡水湖泊,养鱼水面达12.3万平方米,年产鱼量5000余吨,鱼类繁多,鱼种丰富,品质优良。有鱼类3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8种。
矿产资源
阿勒泰地区具有多种多样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是自治区及国家著名的黄金、有色金属产区。
矿种齐全,储量丰富,盛产有色金属黄金和海蓝、水晶、碧玺等名贵宝石。阿勒泰“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并不过分。现已发现矿种11大类84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铍、白云母、钾长石三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12种,居新疆首位的有21种。据初步估计,现已探明41种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达569亿元,远景潜力更大。境内的喀拉通克铜镍矿是全疆最大的铜镍矿,正式勘建开发的阿舍勒铜矿,伴生有金、银、铅等多种成分,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将成为我国第二大铜基地。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是阿勒泰地区的重大优势,是开发建设阿勒泰的重要财源。但是,对已发现的矿种勘探工作程度低,开发利用的矿种少,矿产资源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83个,小型矿床113个。
阿勒泰地区素有“金山银水”美誉,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高品质旅游资源应有尽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等八大旅游主类齐全,旅游资源单体724处,其中有喀纳斯湖、可可托海等世界级旅游资源3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122处。特别是地处北纬45°—47°世界滑雪黄金纬度带,雪质雪量雪期、气温风速湿度环境等滑雪条件均为世界一流,冰雪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起源地”享誉世界冰雪运动界,现有四大国际滑雪度假区,是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837.22万人次,同比增长27.89%;实现旅游收入338.53亿元,同比增长29.11%。